Lasso发表新成果发现黑洞在宇宙线起源中的作用 – 新京报

新京报讯(张璐)11月16日,高空宇宙线观测站​​(LHAASO,Lasso)公布了最新成果。研究发现,PeV能量范围(10至15电子伏)的宇宙射线质子主要来自微类星体等“新来源”,为理解黑洞在宇宙射线起源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宇宙射线是来自太空的高能粒子流。来自天体的“信使”带着有关其出生地天体物理环境的信息抵达地球。通过对宇宙射线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星系和恒星的形成和演化的历史。在宇宙线能量分布图中,存在一个主要拐点,即宇宙线数量在3 PeV(1万亿电子伏特)左右突然减少。这个转折点被称为“膝盖”,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人类的膝盖。 Lasso首席科学家、院士曹震中国科学院表示,科学家曾经认为宇宙射线来自超新星遗迹,即巨星爆炸后的遗迹。然而,观察和理论都表明,很难将粒子加速到超出其高能“膝盖”。研究发现,PeV能量范围的宇宙射线质子主要来自微类星体等“新来源”。它们的加速度极限比超新星遗迹高得多,并且可以产生超过它们“膝盖”的高能宇宙射线。曹真解释说,黑洞是宇宙中最迷人、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双星系统中的黑洞在移动时可以产生相对论性喷流,并从伴星中积累物质,形成“微类星体”。 Lasso 是第一个系统地探测来自 5 个微类星体的超高能伽马射线的系统,使微类星体成为银河系中非常重要的 PeV 粒子加速器。高海拔地区宇宙线观测站​​由中国科学家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由于天文伽马射线探测的高灵敏度及其精确测量宇宙射线的卓越能力,该天文台不断取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进步。这一发现为理解黑洞在宇宙射线起源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编辑范艺瑾遮瑕卢茜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